东营港经济开发区:聚力石化产业绿色高端升级,全力打造世界级高端化工产业集群

东营县区 |  2024-08-27 18:22:35 原创

微信扫码扫码下载客户端

8月23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示了2024年山东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以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为主的东营临港高端化工产业集群成功评为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近年来,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因地制宜发展化工产业,持续转型升级,不断做大做强推动高端化工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工业经济体量质量加快提升;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中国智慧化工园区示范单位”等称号,综合实力列“中国化工园区30强”第6位。

聚力链条延伸

提高集群先进性和竞争力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深入实施“链长制”,芳烃链打造了省内唯一一条“PX—PTA—PET”产业链;丙烯链分别打通了“丙烷—丙烯—MMA—PMMA”“丙烷—丙烯—丙烯酸—SAP”等一体化子链条;碳四链上发展正丁烯、异丁烯、丁二烯以及芳构化产品,顺丁橡胶品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形成了3家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绿色工厂、1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8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隔墙供应、协同循环的局面。

当前,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吸水性树脂、聚丙烯酰胺等13种产品产能居全球第1位、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30%,打造了一流的产业竞争实力和先进制造能力。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先后培育了全省化工领域唯一一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烯烃材料产业集群,以及烯烃芳烃、功能性新材料、临港综合物流等3个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目前,开发区正在集中突破PX上下游配套、鸿丰化学顺酐及可降解新材料、亚通化学绿色低碳高分子新材料等重大项目,着力补齐短板,做强基础支撑。大力推进延链、补链、强链。

坚持做强港口

优化集群配套设施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加快推进深水大港,东营港已成为环渤海地区最大的液体化工品码头,2023年吞吐量7211万吨。4个10万吨级液化泊位及东营港内外航道工程已建成投用;25万吨单点系泊项目正式开工建设,预计明年建成投用,港口能级即将实现由5万吨到10万吨再到25万吨的历史跨越,港口建设加速迈入“深海”。目前正在加快推进东营港集装箱码头和通用泊位项目建设,计划今年10月份建成,进一步完善港口功能。

港口与码头库区之间已建设49公里公共管廊,液化品一次性仓储能力2200万方,建设了全国最长的疏港铁路;疏港铁路一突堤联络线已开工建设,打通疏港铁路全面运营“最后一公里”,实现公、铁、海、管多式联运的原料储存储运供应体系。2023年6月,东营港现代海洋综合立体交通物流产业成功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

建设高端平台

增强集群创新能力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加强平台建设整合国家级石油炼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高端石化产业技术转化服务平台等18个高层级创新平台,链接清华大学等13家高校院所、89家各类创新主体,打造全省高端化工行业唯一一家省级创新创业平台——山东高端石化产业创新创业共同体,作为港区化工产业“头部实验室”。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体系,集合场地、创业服务、人才服务、技术、资金、科学家等10余个创新创业发展要素,提供专业化、定制化创新服务。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加快成果转化,建成全省规模最大、配套最全、安全环保标准最高的高端化工中试基地,率先引进“天玑算”的知名创新生态服务商,探索形成了“企业出题、共同体揭榜、共同研发、集群内中试转化、成果共享”机制,实现产业技术“研发-小试-中试-转化”的“全程贯通”,实施突破“卡脖子”中试项目22个,就地转化12个,新增授权发明专利682件,研发投入占园区GDP的比重超过6.4%。

下一步,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将抢抓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和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战略机遇,坚决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助力东营临港高端化工产业集群向万亿级产业集群加速迈进。(大众新闻·黄三角早报记者 孙川 通讯员 曹锋才)

责任编辑:马瑞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