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百”“科改”在行动|山冶研究:聚焦产业发展,聚力改革创新
山东国资 | 2024-08-17 08:51:00 原创
自2022年3月入选国务院国资委“科改企业”以来,山东省冶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冶研究”)在济钢集团带领下,坚决贯彻国务院、省、市国资委工作部署,精心谋划、扎实推进,深入实施一系列系统性深层次改革,形成了企业治理结构科学完善、经营机制灵活高效、党的领导坚强有力、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的发展新格局,改革决心硬、体制活、技术精,在2022年度、2023年度专项评估中,连续两年获“优秀”等级。
聚焦产业发展,优化产业布局
围绕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QI)进行业务部署,主要包括标准物质、计量校准、新材料测试与评价、能力验证、认证咨询、实验室耗材等质量控制全产业链业务。公司于2023年确定了围绕检验检测产业的“1+5+N”产业集团发展战略,近两年新成立畅材采、山冶探源、山冶畅检等3家子公司,分业务板块独立运营,补全了试剂耗材、双碳咨询、产业计量等业务短板。加快形成反应灵敏、运行高效、充满活力的市场化经营机制,有力促进了经营提速增效,改变了检验检测机构“散小弱”的困境,累计增加营收2000余万元。近三年营业收入平均增长率达13.43%,预计今年山冶研究将实现营业收入1.4亿元,同比增长25%。
山冶研究展厅内的标准物质
健全激励机制,塑造山冶创业者
引入战投+员工持股,培养共建共享的主人翁意识。2023年8月,山冶研究召开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第一次股东会,会议选举产生董事长兼总经理,标志着历时一年的山冶研究混合所有制改革圆满完成,正式开启股权多元化的新篇章。混改完成后,股权结构为:济钢集团占比85.7%,战投企业占比4%,员工持股占比10.3%。首批纳入持股激励范围的职工占比为42%,除高管外,部分营销、技术和技能人才均参与其中,是在国有企业改革的大背景下,对公司治理和激励机制的有效探索,使公司管理者、核心骨干员工以公司股东的身份参与经营,其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趋于一致,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形成上下同心、共赴发展的利益共同体。
立“军令状”、项目负责人制,为青年人才创造多样展示舞台。“畅材采独立运营是公司发展的必须,我们8个人有信心用6个月的时间内把畅材采做到营收2000万元,如完不成既定指标,愿意接受院里给予我们的任何处理!”畅材采部门负责人带领一支平均年龄只有29岁的创业团队立下军令状。2024年7月1日起,山冶研究的全资子公司开始独立运营、全成本核算,畅材采将依托6月份新开发上线的电商平台,聚焦高校科研院所、检验检测机构、大企业实验室等目标客户,加大网络推广和产品线建设,快速扩大规模,目前已完成营业收入1200余万元。
组织改革,让冗余人员重新找到价值定位。为提升管理效率,山冶研究在2022年重构了内部架构,精简部门设置,将原有10个部门整合成为6个中心,形成了“管理+技术+技能+营销”的四序列16级成长通道和岗位设计,改变了各产业链独立战斗、人员冗余的情况。全体人员重新竞争上岗,干部聘任制达100%,通过市场化方式选拔干部9名,平均年龄34岁,优化了干部人才锻炼的机制环境,构建了科学规范的人力组织架构,有效激发内部人员活力。机关管理人员缩减至8%,技术人员实现跨部门合作、项目组组建更迅速,市场响应更高效。
融合国家平台,打造技术引领者
获工信部批准承建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济南区域中心)。目前,工信部在全国已布局建设15个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山冶研究承建的济南区域中心为推动解决周边区域新材料测试评价能力不足、规模散乱等问题,采取系列建设手段着力构建系统、完善的新材料测试评价体系。一是加速高质量资源整合集聚,山冶研究着力强化市场化合作机制,深化协同创新模式,推动入驻测试评价机构有效打破区域限制,重点解决全省测试评价机构忙闲不均、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目前已实现220余家各类机构入驻,累计服务企业4000余家,为整合新材料优势资源、推动上下游创新合作提供了载体支撑。二是推动关键技术创新提升。聚焦我省新材料发展急需的综合测试评价技术,围绕全生命周期的测试评价,全方位打造“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端金属结构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前沿新材料”六大测试技术平台,累计投入1.2亿元,购置各类设备200余台套,有效补齐我省重点仪器设备、测试评价能力缺口,加快提升和完善新材料综合性能测试水平。三是支撑服务重大工程项目。面向区域重点产业链重大装备发展及重大工程,为风电装备、核电装备等领域有关重件材料提供技术支撑,先后服务山东能源渤中海上风电项目(900MW)、国华山东半岛南U2场址海上风电项目(600MW)等重点海上风电项目。紧密结合济钢集团低空经济、空天信息等重点产业战略发展方向,围绕《山东省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规划》,聚焦航空航天关联制造产业方向,深入研究航空航天领域新材料分析测试、应用评价、寿命预测等,顺利承接航空工业集团能力验证项目、承建航空工业集团检测人员资格鉴定和认证实训基地,为航空航天产业跨越发展提供有力的测试评价支撑。
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山冶研究进一步优化创新体系建设,2022年以来平均研发投入强度达11.8%,研发技术人员占比保持60%以上,成功获批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服务业创新中心等重要省级创新平台,为科技创新成果有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供了坚实保障。累计授权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21项、软件著作权5项,多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冶金分析测试技术及质量控制技术空白。以工业互联网建设加速信息化系统转型升级,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手段,辅助创新标样研发、生产、运营、营销、检测技术服务等管理方式,构建了山冶研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工业互联网体系,获批山东省工业互联网平台、济南市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示范项目。
下一步,山冶研究将持续巩固改革行动成果,深入融合到济钢空天产业链及济钢空天信息产业园建设中,以先进空天新材料测试评价为切入点,做好产空天业配套,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产业优化、组织改革的效能,努力加快股份制改革,为企业上市做好准备,服务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全力打造质量控制及标准化服务技术高地。
(山东省冶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供稿)
责任编辑:姜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