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海外版 | 欧洲时报17期 第十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曲阜尼山开幕
English | 2024-07-24 11:49:29 原创
大众新闻客户端 单体敏
共话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
第十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曲阜尼山开幕
□ 本报记者 赵琳 杨帆
尼山耀古今,文明连四海。盛夏时节,人们相聚在尼山脚下、孔子故里。7月10日上午,第十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开幕式在曲阜尼山圣境举办。本届论坛以“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为主议题,旨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设置“全球挑战下的文明交流互鉴”等6个分议题。中外嘉宾共话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在交流沟通中凝聚共识,合力共筑人类美好未来。
其中,东帝汶总统奥尔塔书面致辞,日本前首相、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长福田康夫,塞舌尔前副总统、塞舌尔中国友好协会主席梅里顿,希腊驻华大使卡尔佩里斯致辞,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视频致辞,伊朗确定国家利益委员会政治、国防和安全委员会主席内扎米普尔出席。多国驻华使节,国际组织代表,友好城市、友好团体代表,国外知名学者等近400名外方嘉宾出席,规格和数量创历届之最。
2010到2024,走过十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牵动着海内外的目光。论坛创办以来,始终以促进世界不同文明对话为己任,坚持立时代潮头,紧扣中国之问、世界之问,精心举办各类研讨、交流活动,成为紧跟时代、碰撞智慧的重要桥梁;坚持通古今变化,广邀中外嘉宾和学者论“见”尼山,成为沟通心灵、增进理解的重要载体;坚持承齐鲁文脉,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让世界认识中国、了解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坚持发思想先声,发布宣言、共识等重大成果,成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平台。
“这些讨论聚焦于如何让我们团结在一起,激发我们的潜能,可以让我们从中受益。”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视频致辞中说,尼山论坛在传承孔子智慧的基础上,通过相互尊重的交流对话,加深世界文明之间的相互理解,这与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目标是一致的,为全世界国家和人民之间沟通建立桥梁,很期待本次论坛的讨论成果。
如何处理现代化进程中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课题。第十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两天时间里,将举办主旨演讲、高端访谈、分议题对话会、平行论坛等20余项活动。借古鉴今,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
日本前首相、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长福田康夫在致辞中提到,即使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儒家思想仍然十分重要;中国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在日本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儒家思想是全世界具有普适性的哲学思想,对今天的世界仍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塞舌尔与山东经贸联系紧密,近年来开展了丰富的人文交流。塞舌尔前副总统、塞舌尔中国友好协会主席梅里顿表示,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在孔子诞生地举办的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是一股善的力量,能够让孔子关于伦理道德和社会和谐的学说影响更多人,为建设人类美好未来作出贡献。
“中华文明具有独特魅力,中华文化对和平性、包容性的追求,也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追求。”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主席萨克斯认为,“我们有着共同的未来,我们的命运休戚与共,这个世界应该是和而不同的。”
多位学者注意到,论坛开幕式的举办地在尼山讲堂“和合堂”,它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尚和合、求大同”的智慧理念,传递了和谐发展的美好寓意和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这与举办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初衷一样,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台湾元亨书院院长、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特聘教授林安梧认为,人类社会推进现代化建设,必然对传统产生冲击,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和而不同”“和合共生”的东方智慧,对解决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有深刻的借鉴意义。举办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汇聚世界文明智慧,体现了一种担当和包容。
和合堂的通道两侧,一边是传承山东文脉的文化典籍、匠心独具的山东手造,一边是人工智能交互产品“问道孔子”的数字大屏。与会嘉宾有的饶有兴趣地与“AI孔子”一问一答,有的拿起文创产品欣赏把玩,还有的询问工作人员“现场陈列的书籍能不能购买”。许多嘉宾表示,第十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不仅是思想交流盛宴,也是“可视听、可体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寻之旅,让大家对儒家思想、对中华文化的认识更加直观、全面、深刻。
传统的箭归根到底是射向未来的。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杨朝明表示,儒家思想倡导美德,关注人的善性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在应对现代挑战时既具有理论支持价值,也具备实践应用意义。我们应积极汲取这些古代智慧,以促进全球合作与和平,共创美好未来。
从尼山出发,打开世界的门
峨峨尼山,蔽于鲁邦。笃生圣人,维民之纲。自2010年创办以来,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已成功举办九届,今年迎来了第十届。
2010到2024,思想的引领,犹如远航的灯塔,照亮文化的新程。从发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到强调“在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积极作为”;从作出“四个讲清楚”的重要指示,到阐述“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从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到向世界郑重提出全球文明倡议,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文化传承发展提供遵循,为文明交流互鉴指引方向。
2010到2024,文脉的传承,犹如奔涌的长河,刷新文明的进路。尼山世界文明论坛通过多形式的交流对话,向世人展示中国人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助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日渐成为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重要平台。
2010到2024,互鉴的力量,犹如发展的引擎,引领共识的凝聚。14年来,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始终聚焦文明对话,坚持回应时代关切,多次向世界发布“尼山共识”,努力彰显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全球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解题思路。
尼山,不止尼山。置身全球发展,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人类社会充满希望;同时,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更加严峻。面对和平还是战争、繁荣还是衰退、团结还是对抗的历史抉择,文明交流互鉴的价值愈发凸显。在历史的关键当口,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我们对人类文明的探索没有穷期,对建设美好世界的努力不会止步。
从尼山出发,走出的是一条文化自信之路。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扎实推进“两个结合”,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从尼山出发,寻找的是一条守正创新之路。我们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在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中不断总结凝练时代的思想精华,以时代精神激活儒家文化“源头活水”,释放文化“两创”蓬勃动力。
从尼山出发,探索的是一条交流互鉴之路。我们要始终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让人类创造的各种文明交相辉映,编织出斑斓绚丽的图画。
从尼山出发,打开世界的门,灿烂多彩的文明之花,正呈现更加绚丽的绽放之姿;历久弥新的中华文明,朝着更加广阔的未来走去。
(本报评论员)
责任编辑:单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