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财务标准究竟严在哪里?新三板迎“撤单潮”,今年来终止辅导企业追平去年全年
风口财经客户端 2024-07-18 21:30:34原创
风口财经记者 许耀文
在“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的趋势下,新三板迎来“撤单潮”,终止上市辅导的新三板企业数量激增。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18日,今年年内终止上市辅导的新三板企业数量高达64家,较上年同期的32家翻番,追平2023年全年的“撤单”量。
具体来看,在沪深交易所对企业上市条件进行修订后,一大批在辅导企业因无法达到新的财务标准预期而“撤单”。此外,对企业的内控要求已经被摆在与财务标准同样重要的位置,同样成为企业终止辅导的重要原因。
有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上市要求收紧,在辅导企业要想顺利通过辅导,远不止达到“上市标准”那么简单,至少要向各个交易所的“隐形门槛”发起冲刺。
年内64家新三板企业“撤单”
多家企业因新上市条件被否决
7月11日,山东中阳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阳股份”,835181.NQ)发布公告表示,终止在北交所首发上市的辅导。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是本月内山东第四家终止上市辅导的企业。
7月9日,青岛新之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之科技”)、山东盛日奥鹏环保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日环保”)、创泽智能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泽智能”)的辅导状态变为“撤回辅导备案”。
——一周之内4家鲁企终止辅导,这只是近期在辅导企业“撤单潮”的缩影。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18日,今年年内终止上市辅导的新三板企业数量高达64家,较上年同期的32家翻番,追平2023年全年的“撤单”量。
对于引起“撤单潮”的原因,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有关。尤其在沪深交易所对企业上市条件进行了修订后,越来越多企业折戟在辅导环节。
新财务标准是导致企业撤回辅导申请的重要原因。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规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董秘一家人”创始人崔彦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审核收紧的背景下,目前对于达不到上市条件预期的企业,交易所在陆续劝退。
以新之科技为例,对于终止辅导备案的原因,新之科技表示“因公司根据自身战略发展的需要拟调整上市规划”。但从财报来看,财务不达标或许是真正的原因。数据显示目前公司的总市值不足2亿元,2023年公司的净利润亏损,无法满足深交所创业板对企业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或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的要求。
内控审核趋严
“关键少数”口碑声誉被重点关注
如果说,上市条件是对拟上市企业客观条件的把控,那么对内控的审核则是从“上市观”方面来评估企业是否达到上市要求。
子沐研究的创始人刘子沐表示,公司内部存在问题或外部风险较大同样是最近企业终止上市进程的重要原因,“据观察,多家企业因不合规而止步在辅导阶段,未被交易所受理。比如,同富股份曾涉及重大诉讼,世林股份存在公司内部治理不规范等。”
盛日环保或许正是因内控原因而终止辅导。企查查数据显示,2022年至今,盛日环保先后涉及商业合作纠纷、财产保全案件等5起案件中;2023年,董事长方澍持有的股权被冻结,标的数额高达1877万元。
创泽智能或同样因内控缺陷而“撤单”。企查查数据显示,仅2024年内,公司就新增10条诉讼信息。除此之外,公司或受到“关键少数”口碑声誉不佳的影响。6月18日,公司实控人李庆民被限高,涉案金额高达500万元。
早在2023年11月10日,证监会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监管规定(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将“辅导对象及其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口碑声誉的情况”列入辅导验收报告的内容之一。
对公司“关键少数”的监管趋严,是保护投资者及市场环境的重要表现。近日,中国证券业协会组织起草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工作指引(征求意见稿)》并向行业各公司征求意见,其中细化明确了“关键少数”口碑声誉等辅导要求,以成文的形式进一步督促拟上市企业树立正确“上市观”。
“定位+业绩+合规”缺一不可
专家:IPO企业要向“隐形门槛”冲刺
在监管从严的趋势下,企业要想顺利上市,定位、业绩与合规缺一不可。除了向“内核”要质量,企业还应该向“隐形门槛”冲刺。
记者从业内人士获悉,为保证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如果拟上市企业的业绩近年来持续下滑,哪怕仍在标准线之上,也将被列入“劝退”行列。
对此,崔彦军表示,目前来看,拟上市企业的业绩起码要达到“隐形门槛”,上市的机会才会大一些。比如,申请创业板的企业,净利润至少要在8000万元甚至1亿元以上,申请北交所的企业净利润至少要在5000万元以上。
在企业自身定位这一环,同样存在“隐形门槛”。刘子沐表示,据观察,北交所对科技创新的要求在不断提高,有些企业虽然业绩达标,但仍因缺乏创新性等撤回材料。
安达创展(873673.NQ)是一家为展馆设计与布展提供一体化服务、展品展项研发与制作、展馆运营维护服务、展馆展示创意设计等服务的企业,公司的财务数据基本符合北交所的上市条件,但在7月5日,安达创展发布公告表示终止在北交所首发上市的辅导。在刘子沐看来,安达创展正是因不符合北交所的定位而撤回辅导备案,“公司的主业属于科技应用,对于自己的科技属性无法评估。”
“以往对于创新的理解就是专利数量的多少,研发费用的高低。现在北交所更关注的是创新给企业带来的行业壁垒,以及募投资金在创新投入中的占比。”刘子沐表示。
责任编辑:赵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