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首发丨降薪风暴来袭,金融圈薪酬重构中
金融首发 | 2024-07-05 12:53:31 原创
大众新闻客户端 王新蕾 徐佳 胡羽
最近,一国有大行总行降薪10%的消息,引发市场热议。
消息显示,该行两位相关人士透露,该行正在全面推进薪酬调整,不仅覆盖总行职能部门,还延伸至集团旗下的各子公司。
这几年,金融机构降薪趋势日益明显。在市场环境和经营压力双重变化之下,金融机构把控制薪酬的刀刃扎的越来越深,关于限薪、退薪的传闻从未停歇。
券商带头降薪
券商薪酬的整体情况究竟如何?从2023年年报数据看,在51家上市券商中,人均薪酬均低于100万元,“人均百万”时代已成为过去。
在“金融限薪令”等大背景下,人均薪酬基数庞大的龙头券商面临的社会舆论、监管压力或许更大。券业“一哥”中信证券,去年人均薪酬位居榜首,为79.19万元;中金公司位居第二,人均薪酬为70.04万元,均有所下降。
Choice数据显示,51家上市券商中,27家券商2023年员工人均薪酬出现下降。其中,天风证券以14.77%降幅位居榜首,中金公司降幅为14.54%,紧随其后。此外,中原证券、东兴证券、国泰君安等降幅也都超过了10%。
银行业再出降薪消息
近期,一国有大行总行降薪10%的消息,引发市场热议。
事实上,国有大行员工人均收入一直处在上市银行下游。Choice数据统计,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邮储银行五家国有银行人均薪酬在33万元至36万元这个区间,交通银行收入相对较高,2023年人均薪酬达到44.14万元,这一水平在42家上市银行中排在中游。
业内专家表示,银行降薪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和当前银行业绩不景气相关,银行的传统盈利模式主要依赖于存贷利差,由于净息差收入持续降低,导致银行的整体盈利能力下降。二是为防范风险薪酬逐渐递延化,以避免因短期激励导致的冒险行为和不当决策,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减少当期收入。三是国家多次强调要破除“金融精英论”,纠正对金融行业精英的过度崇拜和高薪待遇的错误观念,实现更加公平合理的薪酬体系。
虽然不少银行薪资有所下调,但A股上市银行的员工总数却不降反增,超30家银行员工人数在去年实现了增长。Choice数据显示,2023年,42家A股上市银行员工总数约260万人,增幅接近2%。在“蛋糕”缩小的情况下,“吃蛋糕”的人还在增加,这也导致了银行人均薪资减少。
专家辟谣“退薪贷”
近日,“退薪贷”说法引发市场热议,随后经济学家在网上辟谣。
这一说法,或与多家金融机构开展退薪工作有关。根据各行年报公布信息来看,哈尔滨银行等7家银行披露了去年绩效薪酬追索扣回的具体情况,追索回扣金额合计5280.97万元。证券业也早有类似情况。今年1月,东兴证券公告称,董事会已审议通过《关于审议公司绩效薪酬追索扣回情况的议案》。
一般而言,绩效薪酬追索扣回指向部分导致职责范围内风险超常暴露的高级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人员追索扣回其相应期限内的绩效薪酬,被戏称为银行向员工“反向讨薪”。
业内专家提到,随着绩效薪酬延期支付与追索扣回制度的日益常态化,银行业的薪酬管理将更加注重风险与激励的平衡。银行员工尤其是关键岗位与管理层薪酬,其延付比例更应该受到业务风险时期的约束。这一制度将有力震慑部分重业绩而轻合规的操作,其执行效果也将投射到银行年报的数据变化中。
据媒体报道,6月18日,北大博雅特聘教授、国发院经济学教授、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姚洋在经济观察报主办的活动上表示,金融业正处于强力监管之下,“金融业降薪不是惩罚性的,而是为了降低金融业吸引力,转向发展制造业。”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王新蕾 徐佳 胡羽)
责任编辑: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