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懂影像报告 医学影像科医生教你解读身体的密码
鲁中晨报 2024-06-18 11:34:00原创
在当代医疗领域中,影像检查技术已成为诊断和治疗疾病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然而,当人们面对一份写满专业术语和图像的影像报告时,往往会感到困惑和无助。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解读这些影像报告,准确了解身体的健康状况呢?近日,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医学影像科医生作出相关科普。
首先,市民需要了解各种不同类型的影像检查,例如 X 光、CT、MRI 等。每种检查方式都具备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医生会根据具体病症来选取最为适宜的检查方法。以 X 光为例,它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快速、简便、费用低廉,可以用于检测骨骼系统(特别是怀疑骨折)、胸部和消化道功能等方面的问题,是疾病初筛的首选方式,但对于软组织的分辨能力相对较弱。
CT 扫描则是通过对身体进行多层次的 X 光螺旋扫描,生成更详细的三维图像。它在检测肺部、骨骼和内部器官异常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MRI(磁共振成像)则利用强大的磁场和无线电波来生成详细的身体图像,组织分辨率非常高,适用于全身各部位检查,尤其大脑、肿瘤、关节软骨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检查,不存在辐射,绿色检查更安全。
在影像报告中常会出现一些专业术语和指标,例如“结节”“肿块”“密度”“信号强度”等。了解这些术语的内涵,能够有助于更透彻地领悟报告内容。例如,“结节”通常指的是小的圆形或椭圆形的结构,直径小于3cm的;可能是良性的也可能是恶性的。“肿块”则一般较大,直径大于或等于3cm以上的,同样可能是良性或恶性的。“密度”和“信号强度”等指标则反映了组织或器官在影像中的特征。
需要注意的是,影像报告的结论无疑是最为关键的部分,它通常会载明关于病变的位置、性质、伴随情况等重要信息。如果报告中出现“疑似”“可能”“不除外”等措辞,这意味着需要展开进一步检查或观察。例如,报告中可能会写明“疑似肿瘤”,这就需要进行深入检查,如组织活检或其他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此外,影像报告仅仅是诊断的一个组成部分,还需要与临床症状、病史以及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剖析。如果对报告中的结果存在疑虑,应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例如,如果患者同时伴有咳嗽、胸痛等症状,以及肺部影像报告中的异常,医生可能会结合这些信息来判断是否存在肺部感染或其他疾病。
医生提醒,影像报告中的结果或许会引发人们的担忧,但切忌自行揣测或过度解读。明智的做法是向专业的医生求教,让医生依据具体情况给出精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体检对于预防疾病也具有重要意义。均衡的饮食、适度的运动、充足的休息以及定期身体检查,都有助于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高阳 通讯员 王其超 董政伟
责任编辑:李中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