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东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研究生党支部: “1441”党建模式驱动专创融合发展

鲁东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2024-05-13 20:25:56

为全面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示范作用,鲁东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研究生党支部以创建省级研究生样板党支部为契机,在教育宣传、组织管理、专创融合、实践服务、共建共育等五个方面增强组织活力,锻造党员品性,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凝心聚力,全面提升育人质量,呈现出党群齐心协力、专创融合发展、服务奉献并举、踔厉奋发、争先创优的崭新局面。

一、“党建+思政”,教育宣传工作掷地有声,党支部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显著增强。

思想先行才能达到知行合一。一是用好鲁东大学“五个一”红色教育平台,激发学习兴趣,用鲜活的素材武装头脑。二是组建调研队,参与编撰了《红色鲁东——鲁东大学红色记忆》《胶东红色文化丛书》。三是组织红色宣讲员,足迹遍布烟台周边红色教育展览馆。四是创新“5微”新模式,在教育管理服务中立体化融入思政教育。五是协助教师编写了《化学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汇编》。

二、“党建+制度”,党员分类管理教育统筹有力,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以凸显。

精准分类、目标管理、考核评价,一体推动党员在成长成才中的先锋引领作用,是党支部在管理育人中创新作法。制定并逐年修订实施《鲁东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研究生党员分类管理工作办法》,以目标任务为导向,以考核评价为激励,实行阶段考与年度考相结合,并加强了考核结果在推优评奖的中运用。经过3年运行,党员们目标明确、动力十足,比学赶帮超的氛围日益浓厚。2023年,化学、材料科学两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全体研究生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党建+专业”,学术技术融合发展,服务工作成绩斐然。

党支部适时调度全体党员的专业学术研究成果,服务对接于社会需求。当得知甘肃一地区因水土风沙造成植树难成活的消息后,就组织了“保水保墒、固土凝胶”项目团队行程一万里加入科学植树行列。志愿服务团队品牌“从渤海之滨走来的种树人”先后被《中国青年报》《光明网》《人民视频》《齐鲁壹点》等10余家国家级、省级媒体报道,经验做法被收录在2023《中国研究生》。同时,还积极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把论文写助力企业攻坚克难的实验室、车间里。烟台北方微波技术有限公司、烟台金正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因此受惠。助力一家企业获评“中国好技术”奖;“高性能吸油棉、废旧反光膜再利用等技术和产品”助力企业新增经济效益累计2.5亿元;“木本泥炭高效土壤改良剂”助力公司新增销售额达到1000万元。

四、“党建+实践”,服务奉献的价值意识显著提升。

将所学所能服务社会,体现青春价值,是党支部推崇的价值理念。三年来,党支部积极组织到社区党建双报到活动,开展了环保知识讲座、心理健康宣传和“最美夕阳红”摄影活动等活动。与齐鲁石化、许志东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等党组织开展党建共建活动。组织开展文化帮扶、科普进课堂等活动,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取得实效。组织党员到宁津县大曹镇武庄村开展“乡村文化振兴”“关爱留守儿童”等主题开展实践活动;在烟台部分中学开展了“化学进课堂”六一主题分享活动。还组织志愿者前往兰州市积石山县大茨滩村进行慰问助学活动。

五、“党建+合作”,“研本”联动共建共育谱新篇。

发挥研究生在本科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科技创新孵化、考研就业指导、学业困难帮扶”等关键方面的帮扶作用也是党支部的责任体现。“四支小分队”对接帮扶的过程,也是双方相长的过程。协同育人机制实施3年,支部党员以第一署名单位发表SCI收录论文118篇,其中一区16篇、二区50篇、三区35篇、四区17篇、top期刊论文35篇,授权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斩获“互联网+”“挑战杯”“田家炳杯”等大赛国家级奖项6项,省部级奖项10项。经过“小分队”帮扶的本科生以第一发明人申请专利15项,发表SCI论文共37篇,获得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金奖、“挑战杯”大学生学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国家二等奖等奖项57项,助力本科学生升学率连年稳定在45%左右。

(曲文娟 于兆玲) 

责任编辑: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