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动齐鲁丨德州:一本《词源》见证山东早期革命运动的开端

山东政协    2024-04-06 20:52:11

在齐河县安头乡后里仁村

为大家讲述鲁北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书记贾迺㕊

经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

让农村革命星火向鲁北、鲁西北乃至全省传续燎原的故事。

《词源》内页

在后里仁庄党史学习教育基地的党史馆里,收藏着一本老旧褪色、书边破损、布满折痕的《词源》。《词源》的最后一页写着:“中华民国十二年六月,系因为淑静姨启程留学之第一日,谨赠斯书以作纪念。贾迺㕊赠”。苍劲有力的字迹不仅记录了山东早期共产党员贾迺㕊和淑静姨之间的情谊,也见证了山东早期革命运动的历史印迹。

贾迺㕊,1900年出生于齐河县安头乡后里仁一个殷实的农民家庭。1920年,在齐鲁书社结识了王尽美、邓恩铭、王翔千等进步人士,参加进步学术团体“励新学会”。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贾迺㕊对山东工人运动的开展发挥了很大作用,并参加了长辛店铁路工人大罢工事件。1923年,当选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济南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长。1924年,创建后里仁庄党支部,担任负责人。

“农民运动,有个贾迺俄同志近来在齐河等县活动也有很好的成绩。”这段节选自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主编的《山东党的革命历史文献选编》的一段话,是1923年11月26日团中央巡视员王振翼写给刘仁静、恽代英、邓中夏的信,这是齐河农民运动的最早记载,信中的贾迺俄是贾迺㕊的哥哥,这表明贾迺㕊在1923年或更早的时间内,已经在后里仁进行革命传播活动,并且成功把大哥引上了革命道路。

后里仁庄党支部的建立,开创了党在全省农村建立基层组织的先河,领导当地群众开展了反封建军阀抗捐抗税、反封建陋习剪辫子放足等一系列轰轰烈烈的反封建革命活动,并与齐河刘桥朱锡耿发起的农民运动相互支持,与禹城李宗鲁支部遥相呼应,在沉寂的鲁北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高潮。

后里仁庄党史学习教育基地

1927年,贾迺㕊因进行革命活动被军阀张宗昌政府逮捕。在狱中,贾迺㕊坚贞不屈,受尽酷刑。在游街示众的路上,贾迺㕊高喊“我是齐河后里仁的贾迺㕊,有齐河的老乡,给我家里捎个信,来给我收尸!”恰巧,在济南行医的齐河老乡郝凤章听到了,经上下打点,将贾迺㕊保释出狱。出狱后的贾迺㕊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但仍继续从事革命活动。1928年,日军在济南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三惨案”,齐河成立反日会,贾迺㕊任会长,组织街头游行、反日救国演说等活动,号召人们保家卫国。1935年,贾迺㕊因阅读进步书籍再次被捕,幸被齐河籍教育家王祝晨保释出狱。这时,贾迺㕊的妻子重病不起,为生活所迫,贾迺㕊到齐河乡师任教,以养家糊口。在齐河乡师,贾迺㕊与共产党员李尔重、赵健民、孙靖州等进步师生一起,宣传革命思想,鼓励进步青年参加革命。

1937年10月16日,日军占领齐河后,贾迺㕊带着妻儿从日寇践踏下的齐河逃出来,在兵荒马乱中颠沛流离,饱受战争之苦,以其余生育桃李,1964年病逝于云南昆明。

后里仁庄党支部尽管只存在了两年多,但星星之火并未因此而熄灭。贾迺㕊介绍马馥塘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成功将自己的长子贾敦芳引上革命道路,为新中国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从1924年齐河第一个党支部成立的星星之火,到形成今天全县1800个基层党组织的燎原之势,党员人数从3人到3.6万人,厚植人民沃土,不断发展壮大。共产党人的这种革命精神已经内化为红色基因一脉相承,创新打造“红心向党,齐心为民”等党建品牌,党建联合体全部实体运转,党组织领办的幸福食堂暖胃又暖心,党群服务中心大门常开、服务常在,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服务功能不断深化。

讲述人

赵朋

齐河县政协委员,安头乡党委副书记、政协委员联络室主任

责任编辑:魏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