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点成线,河东文旅“龙头”带动“龙身”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2024-03-20 14:58:54
记者 姜曼
以往,外地游客来临沂,总是直奔沂南、沂水这样的旅游热点区域,偶尔会花上半天时间,捎带着去河东区泡温泉、逛龙园。河东文旅有些尴尬,总是被附近县区“捎带”。如今,文旅“龙头”的出现,将该区域的农文旅资源“串点成线”,形成了一处完整的旅游闭环。
就在去年底以前,河东文旅还是那么“形单影只”,全区只有四处规模较大的“景点”,即沿沂河从南到北分布的沂州古城、新四军旧址、汤头温泉、龙园。它们普遍体量较小,最大的龙园占地也只有1200亩。同时,它们各自经营、难以互补。比如冬季是泡温泉的旺季,而恰恰是龙园的淡季;新四军旧址以研学为主,其他景区主要围绕康养和休闲,客户市场迥异。
所以,河东区迟迟没有形成“多日游”的格局。外地游客来临沂,登蒙山、穿溶洞、赏民俗、循红色之余,偶尔会顺便到河东“四大景点”的其中一个体验一下。
今年春节前,琅琊古城“横空出世”,不仅为临沂贡献了一处大型景点,而且成为河东文旅的“龙头”。从规模上看,琅琊古城占地面积2037亩,投资数十亿元,大小建筑上百座,在全省古城中名列前茅。从档次上看,主打的原创演绎,如《国秀琅琊》为大型情景六感室内演艺秀,被称为“与宋城表演同等级别”;作为全国首创立体沉浸式演艺《只此琅琊》,沿着500米空中长廊,可观看1000年琅琊变迁。从特色上看,景区以全园沉浸的创新手法,再现临沂琅琊盛世的全景画卷,打造七大梦幻场景,推出七大精彩玩法,成为一站式琅琊文化体验地。
果然,2月2日琅琊古城开业后,就跻身临沂景区的第一方阵。据悉,春节假期,这里日均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8天游客量达25万多人次。其中超七成的游客来自临沂之外,而其中又有近四成来自于省外。《国秀·琅琊》演出每天6场,每场2600座,场场座无虚席……游客数量超过了全区景点同期客流量总和,可谓“独占鳌头”。
如此多的游客,不可能只待在古城,肯定要就近“外溢”。汤头温泉、龙园,乃至新四军旧址……一众休闲旅游研学点都在等着他们呢!一条完整的旅游线路呼之欲出,誓将原先孤立的景点串成线。
惊蛰时节,乍暖还寒。还未到旅游旺季,龙园景区负责人孙春明就跑到琅琊古城洽谈了几次,达成了诸多的合作意向。市场开拓方面,龙园将分布于全国16个城市的旅行社,全部共享给了琅琊古城;同时,琅琊古城外出推介的时候,龙园的营销人员一同前往,组团开拓新的客源市场。
优势互补方面,琅琊古城体量大,但吃住方面接待能力不足;而龙园恰恰相反,体量不算大但却能同时容纳近千人用餐及500人住宿。“吃住在龙园,游玩去古城”,两家一拍即合。
路线都安排好了。外地游客组团到河东后,游客先到龙园办理入驻,午餐后午前往琅琊古城,感受琅琊秘境区、琅琊盛世区、沂州商贸区等“七梦”,体验立体沉浸式演艺、探寻琅琊古今、换盛装穿越等“七寻”。嗨到晚上9点,游客回到龙园下榻。第二天上午早餐后,留出充裕的时间逛龙园。下午可以到汤头泡温泉,到采摘园里进行果蔬采摘……仅30公里的路程内,项目多多、体验满满。
为抢抓机遇,龙园从春节后就没闲着。“吃”,他们推出了“龙园十二灶”,在美食园专门腾出一片空地,将“临沂炒鸡”作为一大招牌。游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还能参与炒鸡的制作过程,过一把“坐席”瘾。“住”,将原有的商务民宿改成更适合亲子游、家庭游的高端定制民宿,冬可围炉煮茶、夏可烧烤乘凉,在室内就可以泡温泉,就连入住与离开都有车接车送。“娱”,相比较琅琊古城场面恢弘、突出历史感的演出,龙园则打造了很多精致小巧的民俗节目。始皇祭龙、杂耍舞龙、抛绣球等,更注重游客参与体验,让沂蒙传统文化被更多人所熟知。
琅琊古城为龙头,龙园为龙尾,两者相互呼应,而它们的中间就是汤头温泉。三处大型温泉坐落其中形成矩阵,观唐温泉、知春湖温泉、奥华温泉各具特色。对于琅琊古城掀起的外地游客潮,温泉从业者表示乐观其成,并计划提升服务水平,推出更多优惠措施,进一步叫响汤头温泉的知名度。
龙园以南,汤头以北,高端温室大棚里红皮香蕉、牛奶木瓜等长势喜人,这里是河东农发集团的高效农业基地。薄膜连栋温室、软墙体日光温室、智能玻璃温室……9个大棚一字排开蔚为壮观,让农业呈现出现代气息。
“龙头”效应,让他们也嗅到了河东文旅新格局带来的商机。龙园与河东农发集团洽谈,规划将旅游线路增加采摘园项目,探索“景区+共享菜园+全托管精品种植”研学模式,吸引更多游客、学员前来体验农事,丰富旅游产品的体验感。
龙头竖起,龙身舞动。琅琊古城的出现,把河东的景区串点成线,让农、文、旅紧密结合,使得当地各种文旅业态受益。仅以龙园为例,去年的游客量达80万人次,今年预计突破百万大关。
责任编辑:姜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