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岸边繁花开|张耀东:探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青海路径

顶端新闻    2024-03-11 09:35:22

青海日报特约专家 张耀东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要求。青海是“三江之源”“中华水塔”和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既是源头区,也是干流区,应当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高原实际、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确保黄河长久安澜,真正让黄河成为造福全国人民的幸福河。

图源:青海文旅

全面把握五年来青海在黄河治理方面取得的成就

黄河发源于青海西部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自西向东横贯九省区,全长达5464千米。青海省内黄河流域面积15.23万平方千米,平均出境水量占黄河总流量的49.4%;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决定性影响。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青海在黄河治理方面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一批重大生态工程顺利实施。编制和印发《黄河青海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中华水塔水生态保护规划》,围绕生态和民生两个底线要求,提出了中华水塔水生态保护的规划范围、目标任务、总体布局、重大项目及重大工程等;正式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实施天然林保护、退牧还草、湖泊和湿地保护等生态工程,实施黑土滩治理、退化草原补播、封沙育草、湿地保护等生态治理工程,实现增草、增绿、增水。

源头管护力度不断加大。选聘生态管护员14.51万个,构建起“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网络监测体系;治理水土流失7017.46平方公里,水源涵养量年均增幅达6%以上,河川径流量稳定性显著增强,黄河上游来水量持续偏丰;出省干流断面水质保持在Ⅱ类以上,成为全国唯一河流国考断面优良水质比例达到100%的省份,实现了“天下黄河青海清”。

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取得显著成效。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指标体系和考核体系;水资源利用由粗放向集约转变,农业用水效率逐步提高,黄河流域自产地表水资源量比1956年-2016年水文系列平均值偏多1%,全省地表水出境水量658.84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偏多9.6%,我国最大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蓄水量增加5亿立方米。

图源:青海文旅

走出一条富有青海特色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路

青海省情特殊、责任特殊、生态地位特殊,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必须努力走出一条符合本地实际、富有地域特色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路。

第一,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找对方向、找准定位、找到作为;立足“国之大者”,深化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深化对肩负重大使命和责任的认识。

第二,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作为国内唯一的国家公园示范省,也是国内首个承担双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省份,青海要以打造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青海模式”为抓手,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推动青海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第三,探索以绿色产业、绿色能源、绿色消费、绿色农牧业为架构的绿色发展方式。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培育发展新动能。

第四,讲好青海的“黄河故事”。致力于红色革命文化与河湟文化、昆仑文化以及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在交流互鉴中把青海的“黄河故事”讲得更加生动、精彩,传承好共有文化记忆,守护共有文化家园。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全省上下将以历史的主动、历史的担当、历史的作为,开拓创新,踔厉奋发,用扎扎实实的行动在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中展现青海担当,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青海特殊贡献。

专家名片

张耀东 | 顶端新闻创作者、青海日报特约专家、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黄河岸边繁花开”专题报道

联动媒体: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青海日报  河南日报  新甘肃  奔流新闻  黄河云  内蒙古新闻网  山西晚报  二三里资讯  顶端新闻  

智库支持:齐鲁晚报壹点智库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黄河国家战略研究院   顶端新闻中原策智库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 山东大学黄河国家战略研究院

特别支持: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甘肃省委网信办  青海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宁夏回族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责任编辑:张洁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