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眼看世界 | 刘宸语:做瑰花花馍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    2024-03-08 17:23:38

做瑰花花馍

青岛富源路小学  四年级三班  刘宸语

指导教师  于丽霞

  过年啦!每到过年,我最喜欢翻看《半岛都市报》,里面有好多关于在青岛过大年的文化印记、逸闻趣事。今年除夕那天,我在爷爷家看到《半岛都市报》“到青岛过大年”栏目里的《什么年货,最对您的“胃”》一文,在北方人的传统观念里,春节前家家户户都会做花馒头迎接新年。于是,我就拉着爷爷一起做红玫瑰花馍。

  做花馍,可是我们青岛崂山人过传统年,家家户户的“必修课”,虽然二十九那天爷爷奶奶已经蒸了不少了,但今天今天读完报纸,被满满的年味浸润着,我还是迫不及待想再做几个,更充分体会春节这满满的仪式感。首先,我们准备好一个和面碗,500克面粉,5克酵母和一勺白糖,少许泡好的食用玫瑰花瓣,还有水和牛奶一比一,对好了奶水。将面粉、酵母和白糖一起放入和面碗里,再倒入奶水搅拌,然后放上玫瑰花瓣。待面粉和水完全揉成面团后,从碗中取出揉面。这个时候要注意,不能产生气泡。我学着爷爷的样子,边揉,边用左手大拇指向内推面团,右手指内窝成半拳,有拇指侧半掌向下使劲按面团。我个头小,桌面有点高,我一揉按一下就跳一下,不然使不上劲儿,觉得只有这样才是把面揉得最好的,自然也能蒸出最好的花馍。不一会儿,我都出汗了。我撸起袖子,加油干!感觉汗珠要流下来了,我就手背一抡擦下额头上的汗珠儿。爷爷看了,笑呵呵。爷爷一笑我更来劲了。一照镜子,才发现,不知什么时候,面粉竟然在我的脸上画了个大“地图”。爷爷合不拢嘴地笑着,帮我拿来一个小矮凳,说:“踩在上面,试一试。”哇!这个高度够了,恰好舒服。我开心对爷爷说:“这可更得心应手啦!”我揉面的时候不再跳了,速度就加快了。大概又五分钟后,光滑的,夹杂着星星点点玫红色的面团就揉好了。爷爷看着我的认真努力的样子,不住地竖着大拇指说:“揉得很好!很像样!”有了爷爷的鼓励,我更有信心啦!

  接下来,就要真正开始做玫瑰花花馍了。把面团擀成三毫米左右的薄饼,然后找一个大小合适的瓶盖——盖子大小决定了花瓣大小,用瓶盖做模具,在薄饼上用力按出一个个小圆片,仔细取下圆片用来做玫瑰花馍的花瓣。玫瑰花当然是有花心的,这花馍就也得有花心。虽然有点复杂,但是这个也难不倒我,只需按爷爷说的两步走,自然是水到渠成喽。第一步:我拿起一个小圆片,把它卷成圆锥形,底部尖上口大些;第二步:再用2-3个小圆片依着小卷的形状包起来,如果粘不住就沾点水,这样玫瑰花花心就完工啦。我托在手心,歪着头,左瞧瞧,右看看,用眼睛努力勾勒着花心变成花的模样,仿佛看着就能开出美丽的玫瑰花瓣来。“抓紧时间,面干了可就更粘不住喽!”爷爷轻轻敲了我小脑袋瓜一下,提醒我道。“遵命!”我朝爷爷敬了个礼,就再忙活起来,做花瓣啦!把小圆片四周轻轻压扁压薄,任意位置向后压一下,这个位置对着另一边,贴着已做好的花心瓣贴着锥形尖儿,一层一层粘花瓣,觉得形状好看了,那这玫瑰花花馍也就大功告成了!难以言表此刻我的心情。

  最后,给做好的花馍盖上“被子”,让它在暖和的地方睡一两个小时。睡醒后的花馍体积增大了,变得胖胖的,真可爱,放到大锅的蒸笼里再享受个“桑拿”,开锅盖,香雾漫漫,只见白胖胖的花馍,白中掺点粉,轻轻一碰,热热的,弹弹的,我顾不得等待,双手调换着,捧着烫手的花馍,忍不住咬上一口,“好吃!”咦,我和爷爷异口同声,原来爷爷也迫不及待啦!他竖着大拇指高兴地笑道。

  “发一发,蒸一蒸,来年勤奋向上升一升。做花馍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吃在嘴上甜在心里,一家子的幸福、和气、健康、快乐就都在其中了......”听着爷爷的话,吃着香甜漂亮的花馍,我的心里也是溢满了甜甜的幸福。花馍是我们家乡人勤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种美好传统和记忆。它载着历史、文化和民俗,载着一代代家乡人对幸福的向往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载着游子的思乡记忆,成为了我们的骄傲和自豪。

责任编辑:刘恺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