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惊蛰|微雨众卉新 一雷惊蛰始
大众新闻客户端 卢昱 沈静 李洪翠 唐亚迪 杨秀秀 2024-03-05 06:29:58原创
1 气候 春雷乍响,蛰虫初醒
一阵催花雨,数声惊蛰雷。北京时间3月5日10时23分,迎来惊蛰节气。惊蛰过,暖和和,春天总算在江山中坐稳。桃红柳绿,春水初涨;春雷乍响,蛰虫初醒;大地春回,韶光弥漫。
古人这样解释惊蛰:“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此前,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是为“蛰”;到了仲春,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
古人将“惊蛰”分为三种征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在节气的最初五天里,桃花的花芽开始蓄力而开;接下来的五天里,仓庚(黄鹂)开始鸣叫,用歌喉渲染春天的气氛;后五天里,天气渐暖,很多动物开始繁殖。
2 农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观田家》,描写了惊蛰时忙碌的农村景象。此时,小麦将陆续返青、起身、拔节,正是多地小麦田间管理和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
在山东,有着朴素智慧的种地“老把式”也争做“新农人”,利用北斗卫星、无人驾驶农机、田间气象站……只要轻点手机,一些种粮大户即可对农作物“把脉问诊”,进而对“症”下药,实现节本增效;大型动力机械、联合作业机械、先进植保机械、智慧农机等更是驰骋纵横,在春天种下仓廪殷实的希望。
3 民俗 春雷抖衣裳 与虫话短长
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就有“数九”习俗,即从冬至起,每九天算一“九”,数“九九”八十一天,到了惊蛰,“九九”已尽。
惊蛰日,山东一带的农民会点燃清香、艾草等物,熏屋宇四角,以其味驱赶蚊虫蛇鼠。有时,会在院子里生火炉烙煎饼,意为烟熏火燎、烧死害虫。鲁南等地的农妇在做早饭前,要拿起灶下的拨火棍子敲击锅台,发出“棒棒棒”的响声,俗说“震虫子”。是日,若是晴天,农妇还会把衣裳拿到院子里一件件抖搂,再晾到丝绳上,谓惊蛰抖衣裳,一年不招虱子、跳蚤。
4 养生 惊蛰吃了梨,和疾病分离
① 饮食要清淡
惊蛰天气明显变暖,饮食应清温平淡,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少食动物脂肪类食物。可多食用一些新鲜蔬菜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春笋、菠菜、芹菜、鸡、蛋、牛奶等,以增强体质。
② 穿衣以捂为主
惊蛰时节尽管天气转暖,但气温变化比较大,尤其是晚上和中午的温差相当大,公众在穿着上要注意保暖。
③ 早睡早起去“春困”
春天万物复苏,应该早睡早起,散步缓行,在春光中舒展四肢,呼吸新鲜空气,舒展阳气,以顺应春阳萌生的自然规律,使自己的精神愉悦,同时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保持身体健康。
④ 预防感冒最重要
公众要注意气象台对强冷空气活动的预报,当心冷暖变化,预防感冒、流感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春天属肝病高发季节,应注意养肝、保肝,防止春季传染病的流行。
5 赏景 新绿映嫣红
惊蛰到,仲春始。此时节,大地回春,蛰虫初醒,风含情,水含笑,齐鲁大地处处新绿映嫣红。
泰山桃花峪景区,花开枝头,唤醒了山谷的寂静。徜徉在林间小道,花香扑鼻,春风拂面。
蓬莱阁,历经寒冬的风雪后,在这个春天里别有一番生机,迎春、玉兰、结香和杏花竞相开放,清香飘逸、鸟儿争鸣。
戚继光故里景区,成片的牡丹园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悠闲自在。温暖的春光里,孩童欢闹,老人漫步,一幅幅和谐美好的画面。
济南五龙潭景区,绿意盎然,柳枝随风而动,梅花竞相开放,满目春色吸引了许多市民与游客前来赏花。
6 诗词 桃花开蜀锦,鹰老化春鸠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
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东晋·陶渊明《拟古·仲春遘时雨》
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
桃花开蜀锦,鹰老化春鸠。
时候争催迫,萌芽互矩修。
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
——唐·元稹《咏廿四气诗·惊蛰二月节》
陌上杨柳方竞春,塘中鲫鲥早成荫。
忽闻天公霹雳声,禽兽虫豸倒乾坤。
——唐·刘长卿 《惊蛰》
作者:卢昱 沈静 李洪翠
美编:杨秀秀 唐亚迪
策划:姚广宽
责任编辑:沈静